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学院概况|新闻资讯|远程教育|学历教育|社会培训|技能评价|联系我们|学校首页

 
请输入搜索信息:
  当前位置:文章正文  

 

2018年继续教育发展报告
2019-06-01 08:34   审核人: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是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化公司创建、潍坊市人民政府2017年承接续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山东省唯一一所化工类职业院校。学院占地面积550亩,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在校生4100余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34人,专任教师17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31人。

学院目前有化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自动控制系、管理工程系、基础教学部、五年高职学院、航空学院、航海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8个教学单位和1个培训中心,开设20个专业。学生毕业颁发普通高等教育专科毕业证书,技能鉴定合格者颁发国家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二)学校继续教育总体规划与办学定位

学校继续教育承载着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依托化工特色办学的优势,开展企事业单位职工培训业务。学校继续教育指导思想是:立足新时代,把握新形势,认领新任务,统一思想认识;锐意改革创新,抓管理、带队伍,突出企业岗位培训工作;抓住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历史机遇和学校改革发展有利时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培训体系,确立培训品牌创建目标,打造核心竞争力,建设高质量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基地。学校继续教育总体规划是做大做优做强培训工作,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人才和社会效益,打造优质培训品牌,实现社会培训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信息化,根据学校资源优势、专业特色,制定学院继续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学校继续教育办学定位是发挥省内唯一化工职业院校和化工专业特色优势,精准服务社会和地方化工企业,开展管理业务、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三种岗位的适用性和技能提升培训项目,为打造化工强省和企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为企业精益管理和技术升级、技能提升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三)学校继续教育办学体制与管理机制

继续教育学院是教育培训的主办单位,负责对各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学院设立教育培训委员会,由学院党政领导及各部门的负责人组成。教育培训委员会负责继续教育的管理、检查和考核,确保培训质量和效益。学院机关各部门按相关工作职能为教育培训提供资源支持、做好协调工作和服务日常培训。各教学单位明确一名负责人负责教育培训工作,并具体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二、人才培养

(一)非学历继续教育情况

1.总体规模

化学工业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山东省化学工业发展较快,是省内支柱产业之一,“十一五”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5240亿元、利税7721亿元、利润4467亿元。全省化工经济总量在全国化工和全省工业总量中分别占近1/5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和《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文件明确提出要建设高端化工产业强省,打造世界一流高端石化基地。文件还提出要加快炼化一体化步伐,以基地化、链条化、智能化为方向,坚持创新、安全、环保、质效联动发展,加快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建设鲁北环渤海湾高端石化基地。到2022年,高端化工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1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需求急剧增加,加快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积极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高端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助力我省化工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实现社会需求与教育培训相结合,产业发展和专业建设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相结合,推动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道路,培养大批与我省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和化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的新型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实现山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

2018年,学院先后为老中东岩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化弘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等培训技能人才近千人。其中,弘润石化技能操作人员培训项目是双方通力合作、精心策划的一个大规模的“订单式”培训项目,采用小班教学模式的培训项目,是专业最多、岗位最多、人数最多的培训班。从2018525日开幕,经过5个月的时间,按装置和专业分四期、每期16个班进行系统集中培训,共培训15个车间的899名员工。本次培训项目的成功举办,不仅锻造了弘润石化员工队伍,提升了装置技能操作和管理水平,为把弘润石化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司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为广大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人生舞台和历史机遇,对企业价值的提升具有深远而重要的现实意义。2018年,学院共筹办了7个培训项目、11个班次,共培训1192人。

2018年培训班次汇总表

序号

班 次

行业

类别

对象

班次

人数

1

老中东岩石化2018新入职员工培训班

化工

技能

操作工

1

83

2

弘润石化技能操作人员培训班

化工

技能

操作工

4

899

3

昌邑石化2018新入职员工培训班

化工

技能

操作工

1

16

4

新迈尔2018师资培训班

教育

教育

教师

2

100

5

新迈尔2018招生培训班

教育

教育

教师

1

51

6

化工企业班组长能力提升与强化培训班

化工

管理

班组长

1

15

7

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培训班

化工

专业技术

技术员

1

28

 

合计

 

 

 

11

1192

2.培训模式

学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采用面授为主、案例式、研讨式、在线、现场实训及计算机仿真等培训模式。

(二)人才培养中的思政教育

1.开设红色文化教育

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到培训课程中,用实际行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红色基因的期望,引领培训学员回顾革命历史,增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2.开设企业文化课程和企业民主管理课程

在培训过程中开设企业文化课程,把专业课程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培训,实现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渗透和交融,培养学员对企业对职业的热爱和感恩。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为提升学员的学习热情,培养学员的集体主义精神,陶冶学员的情操,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训班实施早操制度,开展“健步跑”、拔河、趣味运动会、体能测试、读书会等文体活动。趣味运动会由优秀的拓展教师团队组织指导,同心协力(解手链)、一鼓作气(坐地起身)等活动。运动场上,学员们生龙活虎、争先恐后、充满活力、妙趣横生,场下学员呐喊助威、加油鼓劲,不仅锻炼了身体,增进了身心健康和同学友情,而且增强了团队意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在线测评,学生在反应层和学习层上对培训总的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5%以上,用人企业在行为层和结果层上对培训的满意度均在100%2018年,弘润石化在我校举办了近千人的全员技能操作岗位大规模系统培训。第一期班长潘玉生后来说,这次大规模培训,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素质全提升。学院在发挥基础理论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又针对性地聘请了生产一线的专家授课,做到了理论与实践“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职工在平常生产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最需要的就是“点拨与顿悟”。常减压、连续重整、催化裂化、储运、电仪、化验等十几个专业,均有一线专家面对面交流解答。在教与学的碰撞中,每一名职工的素质都得到了质的飞跃。二是既教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此次技能大培训,无疑得到了最好的,但更好的是收获了成长之。培训中教师秉持思考发问的教学理念,穿插动静环绕的活动形式。技能操作仿真训练、圆桌会议、丰富多样的趣味竞赛活动…… 在这里,不仅获得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更收获了人生路上的进步之。化工职业学院不仅是全省化工职业教育领域的黄埔军校,每年为企业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而且在拓展校企培训上,又打造出了另一张“王牌”。此次大培训,必将促使弘润集团在“大运输、大生产、大销售”新征程上走的更加稳健,必将为中化弘润集团的腾飞插上“新动能的翅膀”。弘润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后来评价说,大规模系统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提高了职工的整体素质,不仅保证了企业生产安全平稳高效运行,提升了经济技术指标,而且给职工个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当年度职工职级提升考核中,考试成绩普遍提高,大部分职工比较轻松的晋升一级,有的职工甚至连续晋升两级,绩效工资比训前有了较大的增长。

三、质量保证

(一)制度建设

坚持规范办学,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我校继续教育的核心工作,我校继续教育学院属于成立初期阶段,梳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当前继续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学校制定了《教育培训管理规定》、《培训学员管理规定》、《培训项目管理规定》、《培训项目运行与质量管理办法》、《培训方案审定办法》、《培训项目质量评估办法》、《培训资料归档管理规定等制度》等规章制度,实现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信息化。

(二)师资保障

发挥学院专职教师在理论教学中的主力军作用,打造“双师型”教师及名师团队。发挥外聘教师在实践性教学中的引领和带头作用,聘请80多名知名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组建成一支能够满足现代培训需要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三)资源建设

为便于开展企业岗位适用性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学院配置了炼油化工行业主要生产装置的通用工艺流程仿真软件以及单元操作仿真软件。主要炼化生产装置仿真软件包括常减压、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焦化、加氢精制、加氢裂化、裂解、芳烃、聚乙烯、聚丙烯和苯乙烯等仿真工艺。单元操作仿真软件包括泵、换热器、精馏塔、吸收塔和加热炉等仿真单元操作。配备的仿真软件包含了炼化企业常用的生产装置,适用于大部分炼化企业的技能操作人员开展培训。

同时,基于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大赛的需要,学院将新购置相应的仿真软件。

(四)设施设备

继续教育学院现有多媒体专用教室14个,其中能容纳40人的标准教室10个,能容纳10人的小教室4个。配置80台电脑的网络教室4个。培训公寓能容纳300人入住。其它教学服务设施能够满足培训需要。

(五)合作办学及校外教学站点建设和管理情况

学院各项办学目前严格按照国家、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省教育考试学院有关规定办学。计划2019年与高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办学,争取取得突破性进展。

(六)学习支持服务

按照“严要求、重管理、求实效”的培训要求,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员严格遵守学习纪律,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实行电子考勤,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培训班成立班委会,学员实行自主管理与班主任老师跟班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保证培训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无纸化服务和管理。建立班委、宿舍管理、班级管理、任课教师等微信群,便于全程、全面、动态管理。精心安排学员的住宿和饮食,及时反馈学员对食宿的意见,努力做到让学员满意。利用网络开展问卷调查,随时掌握学员的学习和生活动态。

(七)内部质量管理

开展培训项目质量评估工作。在反应层、学习层评估上,组织学员线上培训质量综合测评和线下培训应用承诺实施情况调查,为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推动培训有效开展。

按照《培训项目质量评估办法》,开展年度项目评估,推选、评定优秀培训项目,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品牌培训项目。

(八)外部质量评估

通过回访座谈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领导对培训后职工的行为改变,问卷调查企业职工培训后的变化,专题调研培训如何影响企业生产“安稳长满优”、效益等,让合作方多维度多方式评估培训质量。

(九)信息化建设

设立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继续教育网站。借助互联网、平台管理和平台课程设计,开发远程培训、移动学习平台,实现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开发MOOC和学习专区。计划开发培训管理软件,建立山东化工职业学院远程培训系统。

(十)经费保障

2018年,学院投资10多万元,为每个培训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了教学手段和学习环境。继续教育费用收支严格贯彻国家财政法规,收入纳入学校财务管理。继续教育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培训学费。培训学费专款专用,各收支项目认真执行预算,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控制经费支出,确保学费收入主要用于教学,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四、社会贡献

(一)继续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行业及经济社会发展与学习型社会建设

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神,服务于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服务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对接省十强绿色化工产业,精准掌握培训需求,对化工企业面临的难点、热点、焦点和痛点问题,有针对性地举办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人员等培训项目,提高化工企业职工的综合职业素养,为企业培养追求卓越、善于精益管理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人才,具有专业专注精神的装置专家,具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和技能大师。

(二)继续教育面向校内、社会开放服务情况

学院计划组织技能考证业务,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与其他职业院校共同建设学院技能培训和相关证书鉴定工作,服务师生。在社会服务方面,学院本着为行业企业发展和为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服务理念,计划将加强部署规划承接相关考试业务和取证业务。

五、特色创新

(一)实践特色与模式创新

开创“引进来”“走出去”“订单式”培训新模式。“订单式”培训是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按需培训、量身定制、有的放矢的培训模式。“引进来”是指企业参训职工脱产到校培训,实行封闭教学与管理。“走出去”是指学校送教上门,将培训课堂搬进企业和车间,真正做到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服务到企。实践证明,培训“大篷车”进厂,是送教上门、精准服务、“对症下药”、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共赢的一条宽广之路。

(二)继续教育研究与成果

学院立足继续教育办学实践,积极开展研究工作,结合继续教育的管理特点,及时总结经验,完成了2018年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国有企业精准培训工作研究》课题,并荣获山东省二等奖,对继续教育的规模发展和质量提高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

六、问题挑战

(一)面对的新挑战、新需求

面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的机遇和挑战,化工企业面临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安全环保等形势异常严峻,企业对职工的思想素质、技术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的培训需求越来越强烈。学校如何苦练内功、精准服务企业,如何在更高层次上满足企业培训新需求,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新任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20178月,学院从淄博搬迁至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导致目前实验实训设施尚不完善。由于对本地企业培训需求了解不深不细,对周边企业调查研究不准,所以不能解决企业的真实需求,缺乏为社会提供科研、服务的主动性和平台。面对目前竞争激烈的培训市场,继续教育面向社会宣传的力度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扩大学院继续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对策建议

(一)发展对策

根据学院党委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住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历史机遇和学院改革发展有利时机,坚决履行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树立“学院发展、我的责任”理念,坚持社会培训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的方针,主动出击,担当作为,抓基础、推创新、创品牌、严管理,做大做强做优培训工作,促进学院培训工作再上新水平、再跨新台阶,再创新业绩。

1.稳步完善学院培训条件

主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对接地方炼油和化工企业,精准掌握培训需求,大规模开展管理、技术、技能培训,满足企业各类培训需求。进一步优化培训项目设置,持续推进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建设,发挥化工行业专业优势,主动做大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计划开发培训管理软件,建立化工职业学院远程培训系统。

完成毕业班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考核工作。计划成立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并充分利用学院安全培训二级资质的有利条件,开展安全管理人员资质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考核工作。

2.积极拓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

围绕培训专题调研,了解培训市场,寻找合作伙伴,收集相关信息,获取大量信息,为开拓培训市场做准备。

建设绿色化工培训中心,发挥我院专业优势,培训各类急需人才。加快成立山东化工职业教育集团,借力新的产教联合体平台,走出一条低投入、高效益的职业教育培训发展新路,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让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成为潍坊滨海乃至全省不可或缺的高端化工人才培养基地。

(二)政策建议

1.加强继续教育制度保障

制定继续教育的相关法律,加强对继续教育的制度建设,为继续教育的规范管理和正常运作提供法制保障。

2.加强财力支持

对于高职院校大力开展社会培训工作,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企业认可的项目,建议省教育行政部门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和政策鼓励。

关闭窗口

培训动态  

 

* 品牌特色专业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精品课程
* 精品教材
学院天地  

 

版权所有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校企合作处、培训处)